欢迎访问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网站!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研训动态>>文章内容
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钱铮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六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斐

为了促进教师们深入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标精神以新课标为引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1019在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进行了活动本次活动以“新课标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研讨“为主题活动聚焦新课标的解读赋能课堂育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钱铮教师发展工作室全体成员天宁区九年级道法教师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全体道法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特邀专家高建文展开讲座

6.jpg

1.jpg

同题异构 同研共进

何阿慧老师通过四个环节三个议题六个活动贯穿。环节一:追忆青果巷,品中吴风雅。议题一:青果巷作为江南名巷之一,在何处?帮助学生理清中华文化的来源、内容和特征。让学生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要求。环节二:感悟青果巷 启文化思享。议题二:江南名士第一巷,为何不知?探析青果巷不知名的原因,引出文化和商业,传统和创新熟。环节三:发展青果巷,扬文化自信。议题三:青果巷向未来,如何扬?辨析文化和商业,传统和创新熟。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助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环节四:风雅青果巷,为祖国喝彩。青果文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为中华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呼吁青年一代应该肩负起责任。

2.jpg

 

刘慧泉老师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以常州老城厢文化为载体寻找本土文化因素从现实的活动和实物上升到文化内涵和文化力量学生在强化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进而感悟中华文化本框题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教师带领同学们踏上文化追寻之旅在探游“老城厢那些人那些事”的旅程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寻找中华文化之根第二环节教师结合“老城厢是否可以全部推倒重建展开文化思辨在寻踪常州老城厢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多主体思考“如何复兴老城厢文化探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可实施性措施落实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目标在文化强根之旅中同学们更加充分地肯定了中华文化自身价值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jpg

 

听课感悟 收获成长

本次公开课天宁区道德与法治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大家在认真评课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交流教学经验

 

今天的工作室活动让我收获颇丰,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延续文化血脉》一课,内容较多,教材有9页,理论性较强,何阿慧老师和刘慧泉老师通过重组教材,将庞杂的教材内容化繁为简,构建了几个板块,层次清晰,环节明了。板块是筋骨,素材是血肉。两堂课中,两位老师都开发运用了本地资源,班级资源,如;青果巷、老城厢、名人部落等,帮助学生补充常州的知识与文化。这些素材体现了趣味性、新颖性、真实性、典型性和教育性。高建文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努力打造求真、向善、寻美的思政课堂,给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正衡分校 张小云

 

非常有幸聆听了何阿慧老师和刘慧泉老师“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何老师围绕青果巷文化讲述《延续文化血脉》,她采用议题式教学方式,设计新颖,结构清晰,在课堂上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环节,穿插名人故事、文化图片等,一改沉闷枯燥的道法课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和体验,思辨与分析。她把课堂留给学生,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在悟中学,在乐中学,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为青果巷扬“名” 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课堂上刘老师教态亲切,备课深入,以常州市老城厢文化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延续文化血脉》一课。课堂上,刘老师对教材的内容处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以视频、图片等创设一个个探究情境,巧妙解决了一个个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在处理时能兼顾到前后所学知识的一贯性,体现了教学的统一。本次的“同课异构” 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郑陆初中 缪菁菁

 

非常有幸观摩了两节同题异构优质课,课题相同情形下,何老师和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利用均各显特色,营造了接地气、有内涵的文化场域。学生对在地优秀文化及背后蕴藏的精神力量了解程度有限,两节课分别使用“青果巷”、“老城厢”为情境素材,既有绵延悠长的历史意蕴,又富有时代新味道,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体现了学科美与文化美,展现出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高老师用“真、善、美、高、实、新”六字评价将此次活动推向新高度,评课与核心素养下的思政课研究结合,让我学习了听评课的多维度,核心素养下思政课之美等等。育人之美在师生关系、在内容设计和教师魅力等等,受益匪浅。——正衡分校 王冰沁

 

同题异构的两节课给我们呈现了两场精神盛宴,更让我受益匪浅。何老师的课无论从内容设计、板书还是教师的语言、形态,都让我感觉很“美”,和文化主题完美融合。而且能够看出,学生的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思政校内外课堂的融合。刘老师的课堂主线清晰,环环相扣。虽是借班上课,但是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现了过硬的基本功。两节议题式课堂都充分挖掘了本土资源,这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从学生身边的资源入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课堂才能动起来。——郑陆初中 朱玉莹

 

听了何老师和刘老师的课《延续文化血脉》受益匪浅。何老师在这堂课上给我们展示了何老师的教学风采。说实话,因为知识面广,内容多,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何老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深深地折服了我们,她从青果巷文化入手,衍生到中国传统文化,再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析,每个环节都做得特别好,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们普遍反映较好。而刘老师的课从常州老城厢改造入手,拓展到中国文化,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娓娓道来,仿佛一位引路者带领学生走进文化的长河。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弱化了自己,突出了学生,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二十四中分校 吴银花

 

 

专家解读 赋能课堂

特邀专家高建文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思政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讲座高老师从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议题式教学研究的原则和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他指出课堂教学要注重活动中的价值引领追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本质高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加深了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

4.jpg

最后工作室负责人钱铮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号召全体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认真研读2022版新课标钱老师勉励大家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让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真正在课堂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jpg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这我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走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本次活动给参与活动的教师们搭建了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本次活动让老师们对新课标新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教师们长足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22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