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网站!
栏目列表
3S教学论文(一)
天宁区论文一等奖《“范导式教学”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震霄

“范导式教学”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为例

 

 

范导式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丰富的内心体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四要素理论: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和创造性应用。这一教学范式是常州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长期扎实推进的成果结晶。

近期常州市教科院附中举办了“范导式教学”观课活动,笔者聆听了两节精彩的历史课,均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两位开课老师——柳老师和杨老师,都是本地区历史教学界的优秀教师,具有很高的学科素养,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是两节出色的示范课。这两节课都是在范导式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研究范导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真实性情境

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思维不单是从情境中产生出来的,它还回归到情境中去。范导式教学主张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知识,从经验中建构知识,有利于引出主题来激发思维的碰撞。在历史学习中,创设情境显得尤为必要,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是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

柳老师在导入环节就创设了比较好的情境,以大革命时期的流行装束,追溯了法国三色旗的由来。红白蓝三色旗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并沿用至今,是法国革命者高举的旗帜。可以说是大革命的象征,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意义。这就可以解释,后来拿破仑帝国也仍然使用三色旗,作为大革命延续的政治象征。从侧面来说,1870年第二帝国覆灭之际,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惨败,法国国内保皇势力企图复辟时却拒绝使用三色旗,在他看来三色旗代表革命,是对旧制度专制王权的挑战,复辟因此最终失败。所以可以这么说,只要响起《马赛曲》,只要举起三色旗,就充满了法国革命的意味,将笔者们带入大革命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中。所以笔者觉得这个情境创设的非常好,非常有法国味道,让笔者们的学生一下进入到那个遥远的异国他乡,也是一个不错的铺垫。

杨老师的导入是通过复习的方式,分析当时各国的社会制度来引出本课的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情境创设方式,因为她提供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上来建构新的知识,也符合范导式教学的特质。

 

二、发展性任务

范导式教学的“范”既有示范、范例、情境创设的含义,又包含教学规范的基本意蕴;“导”则是引导,指导。在有了真实性的情境铺设,如果没有设计巧妙的任务,范导式教学就没有了目标。所以教学任务的设计就非常重要。那什么样的任务才是“发展性的任务”呢?范导式教学认为只有指向明确、激发思辨,引发探究的问题和任务才具备这样的特质。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或任务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冲动”,使他们很感兴趣参与其中,调动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去尝试解决。

教学问题和任务的设计,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今天这两节课也不例外,两位老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国大革命,其中不乏亮点。让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杨老师设计的一个任务,在理解法国大革命影响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各国国王害怕法国大革命,千方百计意图绞杀大革命呢?她让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应该说这个任务的设计确实是很新颖的,教材给的内容也不多,一般笔者们也是通过材料来正向分析。杨老师的这个问题,选择了另一个角度,从侧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欧洲的国王们为什么害怕法国革命?恰恰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敌人害怕的,正是革命者所要坚持的。欧洲国王越是妄图扼杀法国革命,法国人民越是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用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欧洲君主们越是害怕就越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从学生交流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对这个问题也很有想法,归纳了很多理由,把所学的知识调动起来,组织起来,也确实意识到了这一点,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有进一步加深了。体现了范导式教学强调的,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判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性任务。

柳老师则设计了一个有关评价拿破仑的发展性任务,为拿破仑撰写一条“墓志铭”。比起直接问“你如何评价拿破仑”这样过于直白和空乏的问题。写“墓志铭”,学生感到比较新奇,需要综合学到的有关拿破仑的知识再进行评价。其实这里已经暗含了范与导的教学思想。笔者们知道,墓志铭是由“志”与“铭”两部分组成,志是对逝者生平的概括,而铭则是对逝者的评价,且一般带有追思和颂扬的意思,是含褒义的。这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拿破仑,又指导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对拿破仑的评价,大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还是正面评价是主流,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继承者和捍卫者,是大革命精神的传播人和反封建的革命导师,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这是最近30年来学术研究基本达成的共识,所以将拿破仑帝国纳入法国大革命一课中也是基于此的。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达到了这一效果。这项任务着眼于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三、多元意义协商

多年来常州课堂教学改革非常重视“预设”与“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促使从“教”到“学”的转变,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化意义协商。笔者注意到,两位教师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呈现基本知识外,更多的就是抛出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来交换看法,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进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在这里笔者要指出,有效的课堂互动要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需要教师及时的激励,对学生观点给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从而实行互助中的精彩生成。

 

四、创造性应用

具有丰富的内涵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也可以是课后的解题巩固,也可以是基于证据的探究,或是社会调查、情境模拟、课本剧表演等等。其实这一条恰恰对应了笔者们现在普遍关心的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研究。备课不仅是备教学环节,更要备好作业。今天这两节课的作业设计,可以看出了非常用心的,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制作思维导图,有探索民主政治建设,有撰写小论文或者列表分析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这样的作业设计应该说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迁移,教师要鼓励更多这样具有探索性、挑战性、思辨性的作业设计。

在此笔者也提供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设想。近来我们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教学研究,双减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有时间和能力对历史问题开展深度学习,激发高阶思维。所以笔者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妨围绕教学内容再做一些深究,从而发挥笔者们历史学科在双减工作中的作用。

比如法国大革命留给后人的思考非常多,人们称其为“大革命”,而之前英国与美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却好像很少也没听说过“英国大革命”这样的说法。为什么法国称为大革命呢?英国可以和法国一样以“大革命”著称吗?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课后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革命的影响、革命的规模、革命的性质等他们入手,特别是推动革命的力量,英国革命主力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但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次次将革命向前推进,来自法国社会底层的小资产者和穷苦农民成为大革命时代的弄潮儿。

另一方面,从革命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议会在法国大革命与英国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英国革命最终保留了君主,议会行驶国家最高权力,分歧可以在议会中解决。法国虽然摒弃了君主制形成共和国,也存在过制宪议会,但始终并不壮大。时至今日法国也是偏向总统制的国家。如果给学生一个思路,探索英国与法国的议会制传统,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很显然法国缺乏像英国那样的议会制传统。一方面法国历史上王权长期虚弱,贵族基本没有形成议会来制约国王的必要,历史上有多位法国国王在战争中被俘虏,无数次被赶出巴黎,法国贵族与国王发生分歧经常直接带兵进入巴黎;但是英格兰王权比较强大,贵族经过斗争才勉强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并小心翼翼捍卫权利。另一方面,从波旁王朝建立后,法国国王的专制权力逐渐膨胀,到路易十四、十五时期达到顶峰。国王全面打击贵族,剥夺了贵族领主的世俗统治权,由国王率领一个御前会议来发号施令,并向地方派遣总督来管理。至此法国贵族失去了依靠议会来制约王权的实力。因此在1789年再度召开三级会议前,已经175年不开这个会,即便是1614年召开三级议会,也是为了路易十三的婚事做为咨询机构,又在吵吵闹闹中结束。所以法国议会制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很难在革命剧烈变化的阶段与国王达成权力分享的可能。

最后谈到社会治理这个话题。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热门,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不妨推荐给学生读读,当然对学生也是比较有挑战的。正如历史学家张芝联所说,这本书是一个小册子,但他自成一家,已经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必读著作。《旧制度大革命》虽然诞生于150多年前,但至今读来仍颇为受益,对笔者们理解大革命背景和爆发根源颇有启发。以往笔者们讲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基本套用如英国、美国,比如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等等。但现在的教材,显然吸收了近年研究的成果,指出革命爆发的社会根源在于旧制度的危机,而这个旧制度的危机表现在多种方面,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没落,国王加重税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等等。教材限于篇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做进一步说明,旧制度的危机不仅仅是王室的腐败和贵族的贪婪,暴露出的是法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缺陷,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制度。国王剥夺了贵族领主的世俗统治权,却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管理机制,委派的总督地位和能力低下,仅凭国王在遥远的巴黎的御前会议遥控指挥,有些总督甚至也呆在巴黎不上任,交给更无权力的总督代理去做事,导致中央政府与底层民众间出现脱节,地方和底层管理失效、无效,法令的随意、征税的泛滥、对民众利益的漠视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由此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当然这些问题对初中生而言却是颇具挑战,还需要高中阶段甚至更长远的摸索,但教师给学生设计这样的创造性应用,也在他们内心深处种下了社会责任的种子,起到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教育功能。

 

五、余论

总的来说这两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两位老师都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如柳老师以“理想”为议题,分设四个方面的小标题,对人民民主理想做了进一步的诠释;杨老师则以“制度”为议题,从新旧制度的转变与对抗揭示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和曲折性。近来常州历史教学研究也非常重视探索“议题教学”,以少而精的议题,用实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视野审视和解释历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范导式教学不是固化的教学流程,不生搬硬套已有的经验,而是一场深刻教学变革,帮助教师聚焦于初中历史课堂在当下研究的重点,即充分展开学习过程、恰当创设信息环境、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精到设计学生作业,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育人功能,从而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品质历史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22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