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网站!
栏目列表
《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2-10-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海波

《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潘海波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课题组进行文献研究,现将有关结果综述如下:

1.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用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

单元起始课”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 单元起始课”为主题词,并含“初中数学”,通过中国知网(后简称“知网”)平台,共可获得87条信息若再含“初中数学”,通过知网平台,仅能获得26条信息;更是鲜有关于数学单元起始课的著作问世可见,相关对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的研究并不多。

追溯最早谈单元起始课的文献,从课题组现有的资料可知,是李勃梁、孙维刚在《数学通报》(1983(2))上发表的《上好平面几何起始课——兼谈防止初二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分化》一文。之后,也出现了少量的文献,但主要围绕章起始课教学展开。直到符永平在2008年第11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发文《“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导学”课例与互动点评》,引起强烈反响,陆陆续续出现了相关教学案例,但不多,且主要局限于章头图教学课例的研究,缺少对单元起始课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2016年至2020年间,《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等刊多次刊载具体教学案例文章,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大部分成果对于数学单元起始课的研究,是以某节课为例,对如何上好一堂起始课进行探究,其研究方向多聚焦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这些文章基本处于离散状态,不过它们也集中体现了单元起始课的教学价值,体现了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观点,体现了用“广角镜”建框架,在每一节知识中再“聚焦”的共性认识2020王华老师文《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做了探讨

综上所述,关于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的教学研究,前人已经对其教学价值、设计原则及方法有了一定的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22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