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智慧教室环境下
王晶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吴大道1220号
13861267906
课题 |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 适用年级 | 初二 | ||||||||||||||||||
教学目标 | 1、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很好地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归纳,培养学生探索与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有条理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和人类智慧之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绪及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 ||||||||||||||||||||
难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 |||||||||||||||||||||
教学方法 |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平板互动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备注 | |||||||||||||||||||
一、新课引入
二、课堂探究学习
三、当堂反馈
四、课堂小结 |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为同学们展现一幅幅具有对称美的图形,其中涵盖:常州地标性建筑市政府大楼,天宁寺,传媒大厦等,国内古遗迹,建筑,国外地标性建筑。周围常见:学校门口开合的铁大门,会议室内的对旗等。 讨论:这些图形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引导:从今天的课题中你大家可以看出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吗?(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归纳发现 提问:从今天的课题上你们能猜想出本节课的学习框架吗?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和墨水,在白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整张纸对折压平,再重新展开。通过观察纸两侧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句总结本次操作,用图形变换的什么方式,如何变换,得到了什么,有哪些特殊的地方要注意。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 2、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满足这样特点的两个图形也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一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认识注意细节 两个图形,对称轴,认识对称点 书本40页图2-3辅助认识 4、依据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和其中的细节,猜想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引导:从图形个数,对称含义,对称轴反面思考 总结轴对称图形:一个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细节:一个图形,对称轴 5、知识检测,及时反馈 书本41页练习1,2题,画对称轴,带着问题思考1、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在哪? 2、是否只有一条? 3、有没有可能转化成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此时对称轴在哪,一种情况下有几条?(ppt呈现问题)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将讨论成果上传到对应的区,然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讨论,总结出最完善的结论。 四、学生自主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整节课的脉络完成小结 教师点评:本节课我们从探索自然之美,建筑之美出发理解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从数学的角度探究了它们的含义也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是美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本节课下课请你利用今天所学设计一个体现对称之美的班徽吧!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一幅幅或熟悉或闻名的图片开始,学生更有兴趣来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也旨在通过此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旨在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认识并列式短语标题,并能对学习内容有预设判定
操作能更好地理解含义
强调两个图形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
类比学习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更能体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重点的把握与反馈
老师将表格下发到各组,各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组间互评,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完善,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和人类智慧之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绪及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