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构建3S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校于2020年11月4日下午在校智慧教师开设“清澜讲堂”。数学组武婷婷老师开设了单元起始课《从问题到方程》,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展示
课堂上,武婷婷老师灵活且有序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高效率地完成了单元起始课《从问题到方程》的学习。武老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理解初中阶段方程学习的框架结构,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大刀阔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的板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恰当适时的评价与点拨,都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课时八说
课后,武婷婷老师进行了说课,从课时八说,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来梳理上课思路。尤其在教学设计环节,武老师设计了六个环节,通过六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本节课的三大板块:why?——为什么学习方程?what?——学习哪些方程?how?——如何学习这些方程? 即探索方程学习的一般方法。
备课组评价
数学组潘海波老师以“大气、有格局”来评价这节课。他提出多条闪光点,如本节课关注生活,从身边生活情境共享单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四基”中的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思想;学生活动任务明确,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环节;分类过程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对老师的临场反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处理得当;关注知识的结构与内在联系
同伴互助
彭小伟老师认为本节课打破传统数学课的思维,不仅仅限定某一节课的内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而是更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的高阶思维,即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使得本节课数学味道十足。列方程与将方程进行分类环节等环节,学生的思考、互动交流等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组长小结
数学教研组长刘兰老师评价武婷婷的《从问题到方程》有一个关键词:创新。联系我校主导课题“3S”课堂教学尝试,以“思”、“实”“试”为核心,在追求“勤思”、“善思”、“奇思”的课堂品质方面,作为一节章起始课,本堂课的教学指导,重在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充分彰显了学生勤学善思、奇思妙想的课堂品质。
专家引领
吴丹校长则说本节数学课架构独特,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不仅仅要追求零碎的、细小的知识,更要有大局观、宏观思维。呼吁全体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追求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师生共情、教学相长的新课堂。
(撰稿: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