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网站!
栏目列表
“章起始课”教学课例研究
——“清澜讲堂”第三季第二讲:武婷婷执教《从问题到方程》
发布时间:2020-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海波



为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构建3S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校于2020年11月4日下午在校智慧教师开设“清澜讲堂”。数学组武婷婷老师开设了单元起始课《从问题到方程》,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展示

    课堂上,武婷婷老师灵活且有序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高效率地完成了单元起始课《从问题到方程》的学习。武老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理解初中阶段方程学习的框架结构,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大刀阔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的板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恰当适时的评价与点拨,都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课时八说

课后,武婷婷老师进行了说课,从课时八说,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来梳理上课思路。尤其在教学设计环节,武老师设计了六个环节,通过六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本节课的三大板块:why?——为什么学习方程?what?——学习哪些方程?how?——如何学习这些方程? 即探索方程学习的一般方法。

备课组评价

数学组潘海波老师以大气有格局来评价这节课。提出多条闪光点,如本节课关注生活,从身边生活情境共享单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四基”中的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思想;学生活动任务明确,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环节;分类过程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对老师的临场反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处理得当;关注知识的结构与内在联系

同伴互助

彭小伟老师认为本节课打破传统数学课的思维,不仅仅限定某一节课的内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而是更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的高阶思维,即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使得本节课数学味道十足。列方程与将方程进行分类环节等环节,学生的思考、互动交流等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组长小结

数学教研组长刘兰老师评价武婷婷的《从问题到方程》有一个关键词:创新。联系我校主导课题“3S”课堂教学尝试,以“思”、“实”“试”为核心,在追求“勤思”、“善思”、“奇思”的课堂品质方面,作为一节章起始课,本堂课的教学指导,重在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充分彰显了学生勤学善思、奇思妙想的课堂品质。

专家引领

吴丹校长则说本节数学课架构独特,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不仅仅要追求零碎的、细小的知识,更要有大局观宏观思维。呼吁全体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追求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师生共情教学相长的新课堂。

(撰稿:刘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22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