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网站!
栏目列表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诱发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武婷婷

问題诱发的原则

2.1过程性原则

所谓“诱发",即“诱导启发“启'‘由“导”而生, “发"“诱"而成,诱导是因,启发是果,即在教学中教 师要基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和学生素养形成与发展 的自然性,有效设置“过程性”环节,关注诱发过程,逐 步深入,不留痕迹地滲透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形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 用,在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例题、习题等显性 目标的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合理地设 计内容,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在 个体活动中有问题想问,有问题能问。只有学生切实 感觉到自己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是”“怎样是"的时 候,学生的思维才真正得到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养才算有了抓手,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 提高。

2.3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思维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课堂上往往是数学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有质量 的问题,而学困生经常无问题可提。教学中要充分考 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 平,通过适当的内容设计和语言表述,运用不同的诱 发方式,启发他们提出适合自我认知层次的问题,让 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区别但充分的发展。

2.4激励性原则

“发”因“诱”而成,让问题能真正发生,并且发生 得有价值、有意义,教师的激励与引导至关重要。在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不缺位”,并适时地“站出 ”,用适当的方式,给生疑、质疑的学生以鼓励和启 ,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釆取适当的奖励措 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困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22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